■商品簡介
成功靠自律 孩子的自律,需要你導引
你總是苦口婆心提醒孩子:東西要物歸原位、作業要快點寫、出門別再拖拖拉拉…… 但孩子卻總是「講不聽」「罵不怕」嗎? 其實,孩子不是不想做,而是還沒有完全學會「怎麼做」。 他們需要的是父母以身作則的教導,不是碎唸提醒或怒吼施壓。
精神喊話沒用!自律不是靠毅力撐出來的。 自律不是天生本能,但它可以後天訓練。 你不是孩子人生的管理員,而是教練。 現在,就和孩子一起練出「不用人催也能做好分內事」的能力!
本書由心理師媽媽親身經驗出發,提出簡單可行的自律養成法。 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開始:只要管理好「物品」與「時間」,孩子就能走上自律的軌道! 你會學到: 如何打造讓孩子「自然去做」的環境,而不是「一直被催」 如何用「親子討論」取代碎念與情緒對立
從收拾書包、交聯絡簿,到寫作業、洗澡睡覺, 自律不再靠「叫罵」,而是靠「親子協力創作的機制」。 孩子的行為可以被環境引導。只要方法對,讓孩子自律,其實沒你想的那麼難!
■自律推薦(按姓名筆劃排序) 王意中(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/臨床心理師) 洪仲清(臨床心理師) 曾心怡(伴旅心理治療所所長/臨床心理師) 謝玉蓮(繪星心理治療體系院長/臨床心理師) 羅寶鴻(親職教育專家) 蘇益賢(臨床心理師)
★育兒方式沒有唯一解答,但有原則可遵循 教養孩子,無非是希望他們學習可立足於社會的常識。管教的過程中,必須因時制宜,自然也難有單一可循的正確解答,但有幾個原則,仍然可以讓為人父母留意: 一、不使用威嚇口吻管教孩子 二、用心建立親子間的信賴感 三、一定遵守和孩子的約定 四、無論什麼情況都不體罰 五、耐心解釋「為什麼不能做」的原因 六、只要不違反家規,就絕對不罵孩子
孩子總是時時刻刻看著父母,找機會掌控父母,親子之間絕對不能成立這種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;不僅父母不能控制孩子,當然也不能允許孩子控制父母。希望透過這41個具體的情境說明,能讓家長們更清楚管教的方向,在育兒之路上越走越輕鬆。
■本書特色 ★圖像化教學:全書漫畫圖解,連孩子都能一看就懂 ★四大實作機制:搭配生活場景說明,立即上手不困難 ★不靠碎念、不靠威壓:建立做得到的「行為機制」 ★父母孩子一起練習:用合作取代對抗
■作者簡介
中島美鈴(NAKASHIMA MISUZU) 1978年出生於日本福岡縣。臨床心理師、公認心理師、心理學博士,專攻認知行為療法,2020年九州大學研究所人類環境學府博士課程修畢。曾任職於肥前精神醫療中心、東京大學研究所綜合文化研究科、福岡大學人文學院等,目前於九州大學研究所人類環境學府擔任學術協力研究員。主要著作有《因ADHD腦而困擾的我變幸福的方法》(主婦之友社)、《認知行為療法:擺脫恐慌的情緒勒索》(世潮)、《給ADHD類型大人的時間管理參考書》(星和書店)等三十四本著作。目前正在《朝日新聞》電子版上連載認知行為療法專欄。
■商品規格 ◆作者:中島美鈴 ◆尺寸:14.8×20.8×1.5cm ◆出版社:和平國際
|